硬度是耐磨性的基礎(chǔ):模具鋼的硬度反映了其抵抗局部塑性變形的能力。硬度高的模具鋼,其組織結(jié)構(gòu)更加致密,原子間結(jié)合力更強(qiáng),使得材料表面更不容易被磨損介質(zhì)犁削、刮擦或壓入,從而為耐磨性提供了基本保障。例如,在冷作模具鋼中,Cr12MoV 鋼經(jīng)過淬火和低溫回火后,能獲得較高的硬度,一般在HRC58-62左右,這使其在承受沖壓、冷鐓等工作時,能夠較好地保持模具表面的形狀和尺寸精度,抵抗磨損。
硬度影響磨損機(jī)制:不同硬度的模具鋼,其磨損機(jī)制有所不同。對于硬度較低的模具鋼,在磨損過程中,主要以粘著磨損和磨粒磨損為主。隨著硬度的提高,模具鋼的抗粘著能力和抗磨粒切削能力增強(qiáng),磨損機(jī)制逐漸向氧化磨損和疲勞磨損轉(zhuǎn)變。當(dāng)硬度達(dá)到一定程度后,氧化磨損和疲勞磨損成為主要的磨損形式。例如,一些高碳高鉻的冷作模具鋼,由于硬度較高,在磨損過程中,表面會形成一層氧化膜,這層氧化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磨損。
合金元素的作用:模具鋼中的合金元素通過影響硬度來間接影響耐磨性。例如,碳元素可以提高鋼的硬度和強(qiáng)度,從而提高耐磨性;鉻、鉬、鎢等合金元素能形成碳化物,這些碳化物硬度很高,彌散分布在鋼的基體中,不僅提高了鋼的硬度,還能阻礙位錯運(yùn)動,提高鋼的耐磨性。以 H13 鋼為例,其中的鉻、鉬、釩等合金元素,通過固溶強(qiáng)化和形成碳化物等作用,提高了鋼的硬度和熱穩(wěn)定性,使其在熱作模具的應(yīng)用中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熱疲勞性能。
微觀組織的影響:模具鋼的微觀組織對硬度和耐磨性也有重要影響。例如,回火馬氏體組織具有較高的硬度和較好的韌性,能為模具鋼提供良好的耐磨性。而貝氏體組織在具有一定硬度的同時,還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疲勞性能,也能提高模具鋼的耐磨性。此外,細(xì)小均勻的晶粒組織可以使模具鋼的硬度更加均勻,提高其耐磨性。例如,通過合理的熱處理工藝,使模具鋼獲得細(xì)小的晶粒組織,可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。
雖然硬度是影響模具鋼耐磨性的重要因素,但耐磨性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,如模具鋼的韌性、表面處理工藝、工作條件等。在實(shí)際應(yīng)用中,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,選擇合適的模具鋼和熱處理工藝,以滿足模具的使用要求。